福不重至,祸必重来的成语故事


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拼音fú bù chóng zhì,huò bì chóng lái

基本解释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出处汉·刘向《说苑·权谋》:“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也。”


暂未找到成语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福不重至,祸必重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反哺之私 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穷途潦倒 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他的一生,尽管够得上是盘根错节,穷途潦倒的一生。”
明知故问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源源不断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行不顾言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民不畏死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徇私舞弊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舞弊,克减酒肉。”
光前裕后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祖传秘方 曲波《林海雪原》:“他说涂上既能防冻又能治疗,并说这是他祖传秘方。”
粗服乱头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