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俗成的成语故事


约定俗成

拼音yuē dìng sú chéng

基本解释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共同认定;俗成:形成习惯。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暂未找到成语约定俗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约定俗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疑邻盗斧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信及豚鱼 《周易 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心急如焚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光前启后 明·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吴下阿蒙 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熟能生巧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31回:“俗话说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读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连寄女都听会,所以随问随答,毫不费事。”
牛刀小试 宋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贤母良妻 鲁迅《坟·寡妇主义》:“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母良妻主义。”
闲情逸致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这趟出来,更是闲情逸致,正要问问沿途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