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唐代]:白居易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
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古称色衰相弃背,
当时美人犹怨悔。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为君盛容饰,
君看金翠无颜色。行路难,难重陈。人生莫作妇人身,
百年苦乐由他人。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君不见左纳言,
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
只在人情反覆间。
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峽之水能覆舟,
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惡苦不常,好生毛羽惡生瘡。
與君結發未五載,豈期牛女為參商。古稱色衰相棄背,
當時美人猶怨悔。何況如今鸾鏡中,妾顔未改君心改。
為君熏衣裳,君聞蘭麝不馨香。為君盛容飾,
君看金翠無顔色。行路難,難重陳。人生莫作婦人身,
百年苦樂由他人。行路難,難于山,險于水。
不獨人間夫與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君不見左納言,
右納史,朝承恩,暮賜死。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
隻在人情反覆間。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共有诗(2585篇)
:
石任之
神山消息讯东风。守到梅花色是空。又借转身春一搦,烈花柔酿想奇功。
神山消息訊東風。守到梅花色是空。又借轉身春一搦,烈花柔釀想奇功。
唐代:
张泌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繡屏愁背一燈斜。
雲雨自從分散後,人間無路到仙家,但憑魂夢訪天涯。
清代:
沈光文
生平未了志,每每托逃禅。不遂清时适,聊耽野趣偏。
远钟留夜月,寒雨静江天。拯涣方乘木,才弘利涉川。
生平未了志,每每托逃禅。不遂清時适,聊耽野趣偏。
遠鐘留夜月,寒雨靜江天。拯渙方乘木,才弘利涉川。
明代:
王弘诲
径转疑无路,溪迷别有槎。乱山一鸟道,深树几人家。
旅食随田舍,村醪趁野花。舆图穷岛屿,黎庶遍桑麻。
徑轉疑無路,溪迷别有槎。亂山一鳥道,深樹幾人家。
旅食随田舍,村醪趁野花。輿圖窮島嶼,黎庶遍桑麻。
明代:
王绂
泉声山色古今同,师去尤能继若翁。临别自惭无可赠,一枝聊为助清风。
泉聲山色古今同,師去尤能繼若翁。臨别自慚無可贈,一枝聊為助清風。
宋代:
洪适
披山凿道何崄巇,上摘星汉摩虹霓。七襄终日往曾问,一握去天今可跻。
叱驭已排萝蔓去,下车不复烟云迷。举头此际长安远,愿借六翮凌丹梯。
披山鑿道何崄巇,上摘星漢摩虹霓。七襄終日往曾問,一握去天今可跻。
叱馭已排蘿蔓去,下車不複煙雲迷。舉頭此際長安遠,願借六翮淩丹梯。